60周年校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所在位置: 本站首页 >> 校史拾萃 >> 正文
校史拾萃

广工82级,那些走读的日子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6日    来源:

 

简陋的足球场。在缺少训练场地的情况下,以81、82级为主力的学院足球队获得省高校足球联赛亚军

八十年代,跳舞开始流行。没有场地,就在教室里开办舞会,同学们同样乐在其中

自行车,是82级60多名广州走读生青春中的一个铭记。每逢大年初三,走读生便骑着自动车,浩浩荡荡地到每个同学家里串门。

1985年,广东工学院学生通讯社成立,为当时众多社团之一,图为第一届学通社社委

1984年,学校建成拥有3台电梯、11层楼的5号楼,成为当时广东省最高的教学楼。5号楼301,同学们有了期待已久的第一间阶梯大课室

同学们围在一起吃大锅饭,是那个年代的特色

 

学校门口,留下我们的青春记忆

   1981年,已经落户韶关马坝南华寺的广东矿冶学院被批准复名为广东工学院,并在广州东风路原校区开始招收了第一批三个系五个班的学生。

1982年,广东工学院扩大了招生规模。在81级的工业自动化、机械制造、分析化学三个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采矿及金属材料两个专业,一共招生七个班级计220人。

然而,广东工学院迁到韶关的时候,原址已被多个单位占用。82级招生时,校舍便成为极大的困难。一是从韶关回迁的教职工居住需求极大;二是广东工学院要真正立足广州成为一所大学,学生规模是一个硬性指标。求生存,图发展,是摆在广东工学院面前的大大的槛。

改革,敢为天下先。这是那个年代最热的主题。广工人自然也只能在这里下工夫。学校通过“爸爸房,妈妈房”解决了教职工的居住问题,把各个家庭的爸爸们住一起,妈妈们住一起。教学呢?有限的宿舍,如何招更多的学生?

走读!这个冲破中国大学全包全揽的教学模式,在大胆的广工人的脑海中跃出。走读尽管在国外的大学是常见的事,但在恢复高考仅仅五年的国内教育系统,它的提出和实施是需要勇气和气魄的,在全国实属创新。

为了确保走读这一模式成功,学院领导从招生专业设置、生源来源、生源的思想和生活状况的关心、教师配置等,都专门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和安排。首先将最热门的自动化和机械制造两个专业各划出一个班招收广州生源作为走读班;学校委派老师分别到申报走读的考生家里家访,详细讲解走读的安排和计划,消除报考疑虑,取得考生和家长的认同,两个班一共61位走读生成为广东工学院开拓走读历史里程碑的缔造者和见证者。

学院安排最好的教师给走读生上课,学生处和各系除定时了解走读生的情况,还从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拨款帮助困难学生;聘请名家进行德育教育讲座,引导同学们正确对待走读的困难;认真追踪走读生的情况,确保学生安全就读。

尽管有走读生的分流,但有限的校舍,也不能满足各班的需求。跨班同一宿舍的住宿配置,让各班融为一体,这些经历也成为住宿生美好的回忆。

令老师们感动及记忆犹新的是,83年夏天,82级的同学自告奋勇前往韶关帮助老师们举家迁回广州。他们年轻的身影和汗水洒就了纯朴的师生情谊。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在学院的努力下,原迁入单位逐步将教学设施退还给学院。慢慢地,82级的同学有了小型的图书馆,篮球场……三年级的时候,一个小型的远动场也出现了。而以81和82为主力的学院足球队在缺少训练场地的情况下,力压群雄取得当时的省高校足球赛的亚军。

1986年夏,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全部服从学校分配,走上工作岗位。分配过程中,共有41个地、市、厅、局级单位来函联系要毕业生,要人总数达1144名,供需比例为1:5.5,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最终学院通过供见面、综合平衡,把毕业生分配到全省14个地市。

文章出处:广东工业大学校报225期第四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