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前的山顶公园
清理洞平湖的淤泥
实验楼工地
沧海桑田的变化从这里开始
上世纪末,全国高校扩招大潮来临之际,经过1995年三校合并组建的广东工业大学,招生规模已超过一万。东风路校区的学生宿舍满员,学校甚至租用了旁边的空军招待所作为学生宿舍。解决教学、办公空间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合并组建前,华南建设学院(东院)自筹资金200万,向华侨农场管理局征收了57.2亩土地。1995年合校后,在时任广东省副省长卢仲鹤同志的关心下,学校陆续征集了110亩和400余亩土地,正式启动龙洞校区建设。
为尽快完成征地工作,学校开始与龙洞村进行协商,其中的困难让参与者们至今仍唏嘘不已。龙洞校区有三个自然形成的湖泊,洞庭湖、洞平湖和无名湖(已填平,建成网球场)。三个湖地势低,蓄水功能好,承担了当时龙洞村400余亩农田的灌溉功能。把湖泊给学校用于建设,村民们怕农田灌溉受到影响;学校的土地则因三个湖泊的分割而不能连成一片,不利于校园管理,双方都有自己的坚持。为此,学校找到了龙洞村委,进行了诚意的协商。首先,保留洞庭湖和洞平湖,村民们可以继续用水灌溉,同时协助龙洞村进行龙洞水库的建设,为生产用水提供更多的保障。
在保留洞庭湖和洞平湖的基础上,何镜堂教授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设计院设计团队对校区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教学楼单体设计。实验室、图书馆、行政楼、学生宿舍等则由我校设计院设计。
广东省首个实施招标工作的工程
1995年合校之后,学校开始实施通水、通电、通路、迁坟等“三通一平”工作,为随后的基建施工做准备。
1996年,学校成立龙洞校区建设领导小组,校区建设准备工作有序推进。1999年1月18日,龙洞校区正式奠基。
当时,广州白云机场建设项目获得了省级样板工程称号,施工单位耀南公司主创的耀南工法得到了全省的推广。在省建委的指导下,龙洞校区的实验楼、图书馆等项目都指定由耀南公司承建。
2000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在此之前,并没有硬性规定需要招投标工作。“不要瓜田李下”,1999年,我校先人一步,将龙洞校区教学楼建设项目的招投标资料递交到了位于天河区龙口西路的广东省招标中心,向全国统一公开招收教学楼工程的施工建设单位,这在广东省还是首次,此事被《广州日报》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省市样板工程诞生了
从1999年奠基,到2000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短短一年半时间,完成了校舍、运动场、道路、供水供电、排污排水、绿化和广场等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共计8.8万平方米,实现了2000级5000名新生同时入住,顺利完成了学校扩招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校基建处承担了施工管理的工作, “那段时间,基建处人员倾巢出动,大部分人都集中到龙洞校区”,多个项目同时上马,“最多的时候,工地有4000多工人同时施工”,时任基建处副处长的李阳龙回忆道。“我们的施工和管理工作都不打一丝折扣”:为保证工程质量,选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建筑材料,教学楼门框采用了印度进口的白沙泥木料,楼板钢筋采用从工厂直接生产的钢筋网,整块运输安装,严格保证楼板钢筋不变形;采用新技术,实验楼使用无梁楼板,大开间,没有梁柱,空间感很好。
实验楼地处农田和水塘位置,基础施工和处理经历了很大的困难,地下水位高,流沙大,有孤石,曾经尝试抽水施工,但是导致了邻近建筑物下沉,后来校方、设计院、监理公司和施工方一起努力,修改人工挖孔桩为冲孔灌注桩,终于顺利完成了地基施工。
竣工投入使用后,教学楼和实验楼工程被评为省市两级样板工程。
幽静美丽的山顶公园,水波淼淼的湖泊,依湖而建的水上餐厅……占地面积589亩的龙洞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龙洞街迎龙路161号,教学生活设施完善,“山湖合一,动静皆宜”,是个读书修身的好地方。
二十年前,这里还是农田农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从农田农舍到美丽的高等教育学府,沧海桑田的变化里,有着一段沉淀的往事,值得回味。
他山之石的故事
进行“三通一平”和土石方工程施工过程时,工作人员发现很多形态各异的石头。经商量,一部分石头被用在洞平湖的亲水平台和环湖景观工程。“这些石头运出去要花钱,去外面买景观石更是不小的开销,就地取材,挺好!”
樟树的故事
在山顶公园,有一颗水缸粗的大樟树,在龙洞校区实施建设之前,它就屹立在这里。在修理盘山路的时候,为了保护它,挖路之前,打了锚杆,锚固四周土石方。今天,这棵树依旧安然无恙,枝繁叶茂,树影婆娑。
文章出处:广东工业大学校报231期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