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校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所在位置: 本站首页 >> 校庆动态 >> 正文
校庆动态

艺术与设计学院:校庆六十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之三 《清华美院基础教学的改革思路与创新模式》 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1日    来源:艺术与设计学院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开拓学术视野、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我校科研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60周年校庆为契机,我院通过举办系列讲座、学术论坛以及学术会议等形式,推出一道道丰盛的“学术盛宴”来庆祝广工的60岁生日。

5月11日晚上19:00,国家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基础部主任邱松教授应邀来校开展学术交流。艺术与设计学院全体教师以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参加了学术活动。

作为校庆活动系列学术讲座之三,邱松教授以《清华美院基础教学的改革思路与创新模式》为题,着眼社会时代发展对教学方式的影响,深入阐释了清华美院在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建立、课程体系设置、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

讲座以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入,指出当今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思维与表达能力、合作与创新力、学习与判断能力、拓展与持久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知识、技能、经验、方法四个维度的内在逻辑,深入解析了知识结构的内涵,探讨人才培养环节中“教什么”的问题。他指出知识拓展、创造技术、实践试错的重要性,强调思维与方法的培养在设计基础教育中最为重要,学生掌握了思维方法才能输出能力,实现被动到主动、教授到感悟的过程;之后,邱松教授分析清华美院改革后的“糖葫芦”综合课程结构以及课程群教学体系,强调课程之间的联系。课程是珍珠,思维和方法将课程串起来形成项链。学生通过综合课程习得“观察、分析、归纳、联想、创造、评价”等设计思维方法,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比如课程《视觉语言1》整合了素描、装饰、平面构成和图形创意整合等课程。

具体如何教,邱教授分析了《球鞋》案例,教师通过视觉日记、分析要素、重新组合以及对比大师作品和自身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具体到抽象的创作。从电影《迁徙的鸟》中激发灵感设计跑车,提出设计中互为补充的逻辑推理与直觉感知两种思维方式。在课程中培养学生将抽象词转换为造型的精准造型能力,以获得与传统设计不一样的效果。

邱松教授以丰富的基础教学经验、深厚的学术研究底蕴、严谨科学的思辨和鲜活的形态设计案例,全面展示了清华美院基础教学的改革成果与显著成效。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颇丰,对今后“教什么”与“如何教”有了新的启发,对“学什么”与“如何学” 有了新的认知,讲座对艺术与设计学院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邱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部主任,创新设计与品牌战略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教育工作者;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北京设计学会理事;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国际设计管理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资深会员,国际可持续设计联盟会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设计教育与实践工作,成果丰硕,2017年获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