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提升精神,设计引领生活“,艺术与设计学院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迎接校庆60周年华诞。6月26日上午十点在艺术与设计学院401室,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张剑教授应邀来校开展以《从信息与无意识交换角度解读无意识设计》为题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艺术与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胡飞教授主持,工业设计系师生等150多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以三届生活工作室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张剑教授深入探讨无意识设计的具体操作,并将设计叙事与设计教学结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基于主题设置的产品叙事设计,颇像导演的工作,确定主题并编写故事的文字文本,将故事的文字文本转化成设计语言,如同导演将文字的剧本转化成电影语言一样。具有主题叙事的产品设计教学在生活工作室四年级进行过两次,效果不是很理想,原因主要体现在:对设计叙事操作的前提,必须对产品设计语言的运用能够融会贯通,否则无法将文字文本转化成设计语言的形式,即,产品的语意,操作及使用感受等。其次,由于年纪的原因,本科学生缺乏深刻的生活感受,主题的提出要么过于宏大,要么扭捏做作。凭借感知能力,而展开的主题叙事设计对于本科生而言可能或许过于虚幻,他们更多地关注实实在在的行为以及肢体的感受,或是仅仅限于对过往记忆的读取。第二个阶段,基于行为与无意识的产品叙事设计,则改变了叙事设计的操作顺序。由虚幻的主题改为切身的经验和体会,这对学生来讲更容易操作。而无意识又是触动感知的原动力。对于无意识的研究有许多精神分析学家的理论可以作为参照。同时,日本许多设计师在无意识设计方面已走在前列,并有许多成功的作品作为分析的案例;但与其不同的是,日本设计师将无意识作为一种运用方式融入在产品之中,服务的主体是产品,而我们所要探讨和实践的则是,借产品为载体,通过无意识的心理分析,设置叙事的可能性。在最近的几次项目中,这样的尝试也得到了合理的证明。
通过将设计理论与设计教学实践相结合,张剑教授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了无意识设计,讲座持续到中午一点,师生无一退场,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张剑——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院教授/硕导。1995至2009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09至今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在22年的设计研究与教学实践中,以近300余件的设计作品对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及设计的人文思考加以实践与探索。曾获2015中国红星奖原创优秀设计师、2014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杰出设计师、2013中国设计博览会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设计师,设计作品获得多项国内外大奖。作品获实用新型专利71项;出版个人作品集2部,教材与教学实录各1部;发表专业论文26篇;举办个人作品展7次,教学作品展11次;受邀举办产品创意思维、家居及文创产品设计、叙事设计等专业讲座34场。(图:罗彬,文:郭婷)